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CHINA CENTER OF INDUSTRIAL CULTURE COLLECTION
 热门检索: 酿酒酵母  枯草芽胞杆菌  黑曲霉  >>高级检索
新闻动态
2024年01月31日|研究动态
致敬先贤丨魏喦寿,中国第一篇《Science》

魏喦寿,字孟磊,1900年7月23日出生。中国著名微生物学家,中国食品科 学的重要启蒙人之一,江南大学食品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

1921年,毕业于南洋中学。1922年,赴日本留学,入读京都大学化学工程科,主修化学和微生物学。

1927年毕业后回国,1927年-1930年,就职于国立卫生实验所(上海),任研究员。1929年,出任国立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教授。1930年-193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农业化学系教授,并兼任农业化学系主任。担任中央大学教授期间,开始致力于用近代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的制作工艺。1935年-1945年,魏嵒寿担任中国酒精厂总工程师、中国国家资源委员会酒精工业总工程师。当时正值抗战,石油与化工原料非常稀缺,魏喦寿曾试验用甘薯生产酒精,补充了战争时期稀缺的资源,也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生产研究的先例。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魏喦寿被调往台湾地区,任台湾大学工学院院长,兼任化学工程系主任。1973年6月4日,逝世于台湾。

求学日本归国报效

1900年9月3日,浙江省鄞县(今宁波)的一个绅士家庭灯火通明,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呱呱坠地。
父亲魏伯桢是当地的名流。儿子魏嵒寿也打小天资聪慧,考取了上海南洋中学,这是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走出许多了不得的人物。

勤学苦读,光阴流转。自南洋中学毕业后,魏嵒寿考取了政府公费留学日本资格,于日本京都大学化学工程科深造,师从当时日本微生物化学权威喜多源逸教授。

1926年10月,泛太平洋学术会议第三次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魏嵒寿以大学生的身份,作为我国留日学生组织中华学艺社的代表与竺可桢、任鸿隽、翁文灏、胡先骕等中国科学社代表一起参会。

他向会议提交了研究报告:「两种新的致东方木结构房屋腐朽的霉菌(Two new kinds of mould putrefying wooden houses in theorient)」。这是我国关于非医学微生物学的第一篇试验研究报告。研究伊始,他就致力于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1927年,魏嵒寿毕业回国,随即就职于上海国立卫生实验所研究员。后应聘国立中央大学教职,专心学术研究。在那个救亡图存的年代,科学界有识之士总是心系家国天下。在父亲的影响下,魏嵒寿身上流淌着爱国血液,他希望将其所学转化为国家兴盛富强的力量。

在抗战期间,为了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魏嵒寿转任中国酒精厂总工程师。在炮火轰鸣的艰难环境中,他在技术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革新,利用甘薯作为生产酒精的原料,并采用纯种酵母菌发酵,大大提高发酵效率。

据史料记载,在1942至1944的3年时间内,魏嵒寿先生在四川内江建立的酒精厂生产了约1万6千千升酒精,占资源委员会提供给抗战所需酒精的13.8%。这个数字至今提起仍令人惊叹!在那个生产条件极端困难的时代,每一升酒精都是战略物资,关系前方的战事调动,更是军民性命的保障。

中国首篇Science论文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中国科学界里出现了石破天惊的大事。

1929年美国《Science》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大洋彼岸的文章,题为「A new species of mono-mucor, mucor sufu, on Chinese soybean cheese」。这篇文章引起了海内外轰动,Science 这个顶级自然科学学术刊物第一次报道中国科学家在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这篇文章正出自魏嵒寿教授的手笔。

据文章记载,魏嵒寿教授发现了中国豆腐乳中一种新的单孢霉菌物种Mucor sufu,它的菌丝能够渗透到豆腐乳的中心,将其转化为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腐乳。此外,研究还发现,这种单孢霉菌在绍兴、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生产的豆腐乳中都普遍存在,这在历史学和生物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还提到了Puccinia graminis锈菌的异交性研究,以及Puccinia helianthi锈菌的异交性证据。这是我国第一篇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腐乳制造过程的论文。

1931年,魏嵒寿教授和他的学生方心芳一起在《新农通讯》上发表了“中国酱醪中之数种酵母菌”,他分离的一种拟青霉曾被青霉菌专家C.汤姆(Thom)于1930年出版的《青霉菌》(The Penicillia)专著所收录,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发酵食品中分离出的第一批工业用微生物菌种,为中国工业微生物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食品科学启蒙人

1930年-1937年,魏嵒寿教授受聘国立中央大学农化系主任,带领师生开启了我国最早的传统发酵食品研究工作。他作为中国食品科学的启蒙人和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第一代食品科技研究者运用现代科学解释食品原理、解决食品问题指明了方向。

他用一身学识,写作15卷巨著《应用微生物图谱》,将各类微生物知识娓娓道来,为科研、教学乃至产业部门提供重要参考。魏嵒寿教授是公认的研究腐乳最早、最系统深入的科学家。他从20年代后期开始就对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腐乳进行研究,一直延续到60年代后期。他在1968年完成的腐乳研究的《技术总结报告》,从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当时具有最高水平,直到今天也是有关方面的重要参考资料。

直到临终,他还出版了《高粱酒》一书。这些成就也表明,他对于中国传统发酵技术所具有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科学技术遗产的高度重视,以及将其发扬光大的责任感。

生平除读书做实验,无任何嗜好。

“生平除读书实验,无任何嗜好”,魏喦寿的学生这样评价他。

这种专注与执着精神令人敬佩。他的学生于70年代在美国建立了魏嵒寿教授基金会,定期组织学术活动,并奖励优秀学生,这是对魏嵒寿最好的纪念与传承。

作为一个诞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知识分子,魏嵒寿先生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展现了传统科研工作者坚定的民族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魏嵒寿先生去世5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旧能在台湾地区市场上见到他当年开发的绍兴酒等几种酒品。

一口入喉,好似耳边又传来了两岸的亲情叙旧。


(转载自江南大学)



  • 友情链接
  • 友情链接2
  • 友情链接3
  • 友情链接5
  • 友情链接6
  • 友情链接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