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13日,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IMic2024第十二届工业微生物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圆满落幕。
会议围绕微生物资源挖掘利用、微生物全过程安全控制、发酵过程精准控制、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聚焦前沿技术、法规政策、产业应用和先进装备,探讨工业微生物资源全产业链应用场景。通过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产学研用融合交流,提升行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探索工业微生物的无限可能,推动我国生物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邓子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国酒研究院院长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院长任发政,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李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卢凡,中国微生物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微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向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科技创新局创新体系处副处长薛吉林,保利中轻首席科学家蔡木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执行理事长刘美菊,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技术专家程池,国家菌种资源库常务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魏海雷等行业专家出席会议,并共同启动“中国传统发酵食品用菌种资源库(CTFC)”。
保利中轻首席科学家蔡木易在致辞中强调,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践行大食物观、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下,保利中轻深度参与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和战新产业“焕新行动”合成生物领域13项重点任务,在打造合成生物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成立创新联合体、布局生物制造产业新赛道中,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在会议致辞中李强副司长提出,推进工业微生物产业结构优化,积极打造生物制造等经济增长新引擎。李宁主任认为,在大食物观倡导下,微生物作为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基石,不仅是食品创新与多样化的核心驱动力,更在推动食品产业向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充当了关键力量。卢凡副主任强调,微生物资源作为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物质,在创新产业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任发政院士建议,大会围绕原料端新型活性成分挖掘和装备端智能化生产等方面,探讨更加健康营养创新的微生物开发与设计方案,为工业微生物的创新应用提供全新思路。向华秘书长表示,会议以全球化视野探讨微生物资源的应用前景,为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报告题目:合成生物科技的应用场景与科创实践
通过代谢工程、组合生物合成和基因结构域定点诱变等领域的科创实践,推动医药、食品、绿色能源等领域生产出更高效、更经济、更环保的产品,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科学集成式发展提供巨大驱动力。
报告题目:白酒风味研究进展
构建酒类微量成分数据分析系统,深入解析各香型白酒风味物质及其变化,探究代谢途径与活性因子,揭示饮酒风味释放规律,为健康饮酒与白酒国际化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报告题目:益生菌资源发掘与利用
描绘优质益生菌的精准画像,深度剖析益生菌作用机制,从消化健康到人体远程系统拓展益生菌功能应用方向,支撑益生菌高效选育。
大会报告
大会设置主会场和“生物制造产业技术革新与未来发展”、“食品微生物资源挖掘与产业创新”、“食品与饲料微生物安全控制”和“药品与化妆品微生物安全控制”4个分会场,90余位行业专家出席会议,聚焦未来食品、生物制药、生物饲料、生物基材料等新兴产业,与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国际组织、标准制订机构、先进企业和高新技术平台的500余位代表开展深入交流。会议期间还举办了《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编委会换届会议、中国微生物学会工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高新技术平台与装备展会、微生物精准检测与前沿技术卫星会等系列活动,与大会共同组成工业微生物大会会议周。
中国食品院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聚焦国家战新产业发展需求,未来将持续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加强合成生物等前瞻技术研发,积极打造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微生物资源与技术服务平台,加速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赋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